「疫」境自強 - 保險業以智能流程科技保持競爭力 維持生意增長
保險代理(Insurance Agent)及保險經紀(Insurance Broker)一直以為客戶從市場上挑選最合適的保險產品為專業。近年保險科技(Insurtech)開始盛行,在虛擬(Virtual)保險公司的挑戰下,傳統保險業在產品的多樣性及便捷性上受到挑戰。近年,傳統保險公司均相繼作出了數碼轉型 (Digital Transformation),利用包括流程自動化及遙距簽單等科技提升服務質素及效率,以免淹沒於科技時代的巨浪。
科技提升服務質素
根據 Swiss Re的一份調查報告,2020年保險業於全球市場的總保費收入錄得3%下降;但同一報告指出,隨著市場對新冠疫情受控及經濟復蘇的展望轉為正面,預期保險業於2021年將可取得反彈,總保費收入將會有3%增長。
雖然報告對保險市場發展的預期正面,但傳統保險業要從業務反彈中分一杯羹卻非易事,以今次疫情為例,受社交隔離措施影響,傳統保險業的保險從業員難以與客戶會面及處理保單事宜,因此在銷售或分銷保單、理賠上,都為客戶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或延誤,為以信譽為優先的保險公司帶來極大壓力。一項有關數碼轉型對保險業影響的調查顯示,39%投保企業會因客戶不快經驗而取消保單。另外,德勤(Deloitte)發表的調查報告亦指出,48%保險業領導者均承認,今次疫情充分顯露業界的科技並未足夠應對這場疫症風暴。
根據保險業監管局的統計數字顯示,截至2020年9月30日,持牌保險代理機構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便各有2,365間及832間,顯示香港保險業競爭激烈,加上虛擬保險公司的狙擊,如繼續沿用傳統方法經營,發展前景有限。
繁複文件處理作業 拖慢投保或索償時間
與其他行業一樣,對傳統保險業而言,數碼轉型旅程的第一步便是要有效管理大量重複性的文件。無論是處理投保抑或索償事宜,都涉及大量的文件,各保險公司有不同的表格及格式,如全由人手處理填寫資料並輸入進系統內,不但會使用大量人力於重複性的工作上,人為錯誤亦會延誤投保或索償時間。
引入文件管理系統 (DMS),保險公司可通過光學辨識(OCR)甚至人功智能(AI)技術,擷取紙張文件、電郵或多種圖像格式等在內的投保人及其服務資料,自動輸入核心系統,減少人手處理重複性工作及人為錯誤風險,同時更會因應保單及提交的文件類型作自動分類,加快日後搜尋及存取的時間,以及其他包括續保提醒及數據分析的功能等;而DMS系統更可無間斷地運作而不影響準確度,大幅提升整體工作效率。
人工智能加快作業流程 騰出人手處理重要事務
DMS系統可為業務流程帶來初步的自動化,而更為深度的應用,便須加入機械人流程自動化(RPA)功能,通過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及機械學習(Machine Learning)技術,令機械人學懂如何處理保單文件,例如在有需要時將投保人資料從核心系統提取出來,自動填入不同保險公司的表格內,並將投保或索償時所需的文件自動整理,再發送至部門主管審批,加快保單的處理進度,以回應投保人的需求。
除了提升服務質素,機械人流程自動化還可應用於其他層面上,包括減低不良投保風險並以系統資料為投保人作風險評估等。以審批投保或索償為例,傳統方法是由後勤員工從多方面進行調查,例如從環聯信貸查閱投保人的信貸紀錄,或於同業共享的資料庫查閱有否重複索償等,非常費時。而在RPA的應用下,這些調查程序都可以自動完成,大幅縮短審理時間。中國平安人壽的數據顯示,其智能承保平台使用了DMS和RPA等科技,將審批保單的平均時間由人手所需的3.8天,縮減至10分鐘,而風險攔截準確率更高達90.8%,不單以自動化技術提升客戶體驗,更可騰出人手處理其他機械人無法處理的重要工作,例如開發新的產品、開拓新的客源。
說到數據分析,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於2016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曾提到,「未來賣保險的都得是數據專家和人工智能專家」,而要將有序或無序的數據導入數據倉庫﹝Data Warehouse﹞及數據湖﹝Data Lake﹞作日後分析,自動化文件管理系統可說是最基礎的第一步。與其靜待被行業淘汰,不如及早踏出數碼轉型之路,適當運用各種科技,迎接疫情過後的經濟V型大反彈。